中国语文1998年主要内容(总第262-267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一期(总第262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1期(总第262期)

戴耀晶 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3)
萧国政 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13)
何科根 广东中山翠亨客家话方言岛记略(18)
赵长才 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23)
陈增岳 医用古籍通假字训诂举误(29)

   —生成音系学研究—

林 华 “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31)
冯胜利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40)

   —传媒语文评论—

刘 坚 学术论文更应该正确使用成语(74)
唐盛发 “股”指哪儿?(75)
郭锡悌 她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奖?(75)

   —香港语文研究—

卢丹怀 黄 煜 俞 旭 试论香港报纸新闻报道的语言问题(48)
郑定欧 语言变异——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比较研究(56)
龙惠珠 港人对广东话及普通话态度的定量与定质研究(66)

辞书著作权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76)
北京语言学界举行纯净文风与学风座谈会(39)
首届全国辞书编辑与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55)
港澳(暨海外)汉语探新国际研讨会在澳门举行(80)
第二届国家辞书奖颁奖大会暨中国辞书学会第三届年会召开(80)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评奖委员会1998年度评奖工作即将开始(65)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第七届评奖工作圆满结束(47)
纪念《马氏文通》100周年语言研究所发起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73)
《国外语言学》更改刊名(39)


返回首行


第二期(总第263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2期 总第263期

李宇明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83)
李 讷 安珊笛 张伯江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93)
王 志 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103)
陶 炼 “是不是”问句说略(105)
游汝杰 西洋传教士著作所见上海话的塞音韵尾(108)
李 蓝 贵州大方话中的“到”和“起”(113)
谢留文 南昌县(蒋巷)方言的两个虚词“是”与“着”(123)
许嘉璐 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151)

董志翘 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与李宗江先生商榷(155)
李运富 论意域项的赘举、偏举与复举(126)
汪维辉 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133)
张清常遗作 《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137)
陈伟武 睡虎地秦简核诂(142)
王兆鹏 《广韵》“独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 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144)
聂鸿音 俄藏宋刻《广韵》残本述略(148)
叶爱国 “四三王、六五霸”非约数(160)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60)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141)
第三届现代语言学高级研讨班开始报名(150)
张清常教授逝世石安石教授逝世(122 147)
简讯三则(122 154 159)


返回首行


第三期(总第264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3期 总第264期

本刊编辑部 沉痛悼念吕叔湘先生(163)

汝 信 一代宗师,风范永存(165)
刘 坚 哭吕先生(167)
吕叔湘先生生平手迹(169)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逝世(172)

马庆株 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173)
周国光 儿童语言中的连谓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181)
沈怀兴 汉语偏正式构词探微(189)
刘晓南 南宋崇安二刘诗文用韵与闽北方言(195)
张树铮 关于方言沟通度和方音理解的几个问题(201)
张万起 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208)
董绍克 试证元曲的儿化音(218)
连登岗 释《太平经》之“贤儒”、“善儒”、“乙密”(222)
蒋宗福 释“隐”(224)
曾 良 “岚风”小考(226)
锐 声 关于《广雅》作者张揖(227)

—传媒语文评论—

郭 熙 当前我国语文生活的几个问题(228)
陈前瑞 “强烈反响”和“热烈反响”(236)
张耕夫 “Y”不是声母(235)

—问题讨论—

何亚南 “搜牢”索解(238)
杜清军 “搜牢”小议(239)
袁津琥 再谈“搜牢”(240)
叶爱国 “搜牢”考(180)


返回首行


第四期(总第265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4期 总第265期

刘丹青 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243)
储泽祥 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253)
袁明军 非自主动词的分类补议(262)
高更生 语法学史上有价值的一部专著——读易作霖《国语文法四讲》(269)
王 森 郑州荥阳(广武)方言的变韵(275)

—怀念吕叔湘先生—

江蓝生 永远的怀念(284)
胡明扬 一代宗师的学者风范(287)
施关淦 吕叔湘先生二三事(290)
陈 平 遥寄哀思(286)
张伯江 吕叔湘先生与青年一代(291)
李无未 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294)
朱承平 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299)
李立成 《醒世姻缘传》里的句末语气词“可”(304)
孙玉文 《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309)
崔山佳 《红楼梦》前已有语气词“吗”(313)

—问题讨论—

编者按(314)
蒋宗许 关于词尾“复”的一些具体问题(314)
刘瑞明 “自”非词尾说驳议(316)
高云海 “自”和“复”非词尾说质疑(317)
肖 旭 也谈“自”和“复”(319)

—补白—

李 申 罗立新 《“漫地里栽桑……”小考》补议(312)
津 化 山东惠民话中的“伯、叔”(261)
方环海 “什么”语源的方言补证(268)
陈荣华 江西于都话的小称变调(274)

张志公先生学术追思会在北京召开(293)
第四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纪念会在沈阳举行(298)
《方言》杂志创刊2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283)
简讯二则(308 320)


返回首行


第五期(总第266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5期 总第266期

—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

廖序东 《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323)
王海棻 《马氏文通》研究百年综说(335)
贝罗贝 二十世纪以前欧洲汉语语法学研究状况(346)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353)
谭景春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368)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378)
刁晏斌 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387)

—书评—

何九盈 《声韵语源字典》读后记(391)
林伦伦 《李新魁音韵学论集》评介(392)

—问题讨论—

朱 城 几篇短文读后(396)
郭 红 他称代词“他”究竟产生于何时(398)
薛少春 关于《搜神记》“饮他酒脯”的“他”(397)

黑龙江省语言学会召开吕叔湘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345)
第三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在巴黎召开(399)
简讯一则(334)


返回首行


第六期(总第267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1998年第6期 总第267期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403)
孙茂松 “取决”与“来源”小议(414)
杨亦鸣 曹 明 中文大脑词库形、音、义码关系的神经语言学分析(417)
孟庆海 贾采珠 《新华字典》修订本的收字及注音(425)

—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

郭锡良 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432)
林玉山 《马氏文通》的作者谈(435)
陈月明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437)
刘永耕 《马氏文通》的指称理论(443)
邵霭吉 《马氏文通》的一处标点问题(450)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452)
刘勋宁 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463)

—补白—

李小荣 “娄罗之辩”与梵语四流音(451)
张 悦 《尚书》“祝降时丧”新释(470)
潘荣生 释“布甑”(462)

语言变化与汉语方言——纪念李方桂先生国际研讨会在美国举行(471)
'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473)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476)
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472)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1998年度评奖工作结束(413)
首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475)
第十一届北美汉语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469)
叶蜚声教授逝世(470)


返回首行




本站浏览次数:


最近更新时间:1999年03月25日 16:38:33

欢迎您多提意见和建议,请发E-MAIL到:webmaster@zgyw.freeservers.com

中国语文杂志社版权所有。复制或转载其中的内容请与编辑部站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