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词古用 倪宝元 郭沫若的经验之谈:大概历史剧的用语,特别是其中的词汇,以古今能够共用的为最理想。 古语不通于今的非万不得已不能用,同时还须在口头或形象上加以解释。今语为古所无的则 断断乎不能用。用了只是成了文明戏或滑稽戏而已。例如在战国时打仗,你说他们使用飞机、 坦克、毒瓦斯,古代中国人说“古得貌宁,好都幽都”(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 那实在是滑稽透顶的事。(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郭老的话是有道理的。谁曾在电 影、电视中看见古代用飞机、坦克打仗的?远古的不必说,就在大家最近看得很多的以清代宫 廷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里,谁曾看到有用手机、电视机、小轿车为道具的?什么都有时间、 空间的限制,运用词语也当如此。但这是就通常情况说的,超越时空、突破常规的超常运用词 语的情况也是有的。古代中国人说“古貌林”、“好杜有图”、“OK”也是有的,并非“滑 稽透顶的事”。有书为证: 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只在文 化山上,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用飞车运来的,…… 每月一次,照例的半空中要簌簌的发响,愈响愈厉害,飞车看得清楚了;车上插一张旗,画 着一个黄圆圈在发毫光。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 得上下在讲话: “古貌林!” “好杜有图!” “古鲁几哩……” “OK!” 飞车向奇肱国疾飞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声,学者们也静悄悄,这是大家在吃饭。 (鲁迅 《理水》) 《理水》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是远古的事。“大学”、“幼稚园”这些现代词语,不是 都出现吗?古代的中国人不是在讲现代的而且是外国的话吗?鲁迅不是卖弄噱头引人发笑,而 是“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油滑”是为了借古讽今,对当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界一部分人士和几个反动学 者进行讽刺。秦牧的一处改笔也引起我们的兴趣: 原句:在广东,好些地方还有人立着“工部尚书鲁班先师神位”,此公竟给加上官衔了。 (秦牧《鲁班的妙手》,见《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改句:在广东,好些地方还有人立着“工部尚书鲁班先师神位”,此公竟当上了部长啦。 (同篇,见《秦牧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给加上官衔了”改为“当上了部长啦”显得更生动了。“点睛”之笔就在今词古用,把现 代的职务“部长”用到古代巧匠鲁班身上。 毛泽东同志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曾说: 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 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 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团中央委员尽选年龄大的,年轻的太少; 这行吗?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现代词语“青年团员”、“团中央委员”用在三国时代的周瑜身上,把话说得非常幽默有趣 。而且扣住“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这一论点。周瑜是个“先进的青年”就像现在的 “青年团员”,可以领导青年,就像能当“团中央委员”。今词古用,以今喻古,实质上是 借古说今,古为今用。这话之所以精彩,主要是紧扣对象(说话对方为青年团员、团中央委 员),切合情境。 这样看来,今词古用,要是用得恰当,不但可以,而且还不失为一种修辞手法,有它的特殊 表达作用。今词古用的表达作用,主要的有: (一)借今释古 巧妙地把现代词语用到古代的人物、事件等方面,让它起到解释史实、沟通 古今的作用。例如: (1)九百年前,一代文豪苏轼首次来杭担任知州,在杭州留下了不少政绩和佳话。为纪念这 位“老市长”,昨天上午,“浙江杭州首届苏东坡文化艺术节”在苏东坡纪念馆拉开了序幕。 (《钱江晚报》1997年10月19日) (2)孔子做完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 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3)明初的蜀王朱椿大不以为然了,他要“论资排辈”,硬把武侯祠废了,让刘备坐“主席” 位,诸葛亮只陪祀东侧。 (陈白尘《神·鬼·人》) 例(1)把现代词语“老市长”用到九百年前的苏东坡身上,既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上文提及的 “知州”,又让全体市民了解苏东坡与杭州市的密切关系,使市民感到亲切,增加对“首届 苏东坡文化艺术节”的理解和支持。例(2)“警视总监”一说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官名,一说 是日本的官名,不管怎样,用在春秋时代的孔夫子身上总是“今词古用”。据我们了解二千 年前的孔夫子曾当过鲁国的“司寇”。这里有借“警视总监”解释“司寇”的意思。这种解 释不光是“明义”,还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感。“摩登”、“下野”也是今词古用,也增添幽 默感。例(3)“主席”是现代词语,指某些国家、国家机关、党派或团体某一级组织的最高领 导职位。这里用在三国时代的刘备身上,喻指最显要、最中心、最高级的位置。解释朱椿给 刘备神像的最高礼遇。 (二)借古说今 今词古用,把古代的人物、事件等“拉”到现实社会中来,借以评说或讽刺 现实社会。例如: (4)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 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5)却原来文人与企业家(冷子兴是都中古董行中搞“贸易”的)的联谊联姻也是《红》已有 之,文人佩服企业家的作为本领,企业家则要借斯文之名,一语道破,泄露天机。可惜没见 到冷子兴“赞助”与贾雨村为子兴写“报告文学”的描写。 (王蒙《红楼启示录》) (6)人嘛,决不能学陈士美的孬样,中了状元,当了大官,成了“高级知识分子”就 瞧不起“糟糠之妻”,瞧不起地位低的土里土气的爱人。 (康式昭、奎曾《大学春秋》) 例(4)借批评唐代韩愈的《伯夷颂》劝戒或批评当时“反对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 人主义’思想”的人,号召大家歌颂并学习闻一多、朱自清。例(5)“企业家”、“贸易”、 “联谊联姻”、“赞助”、“报告文学”等都是现代词语,而且当今“风行一时”的,用 在《红楼梦》人物身上,借古说今的味道十分浓烈。 例(6)陈士美中了状元遗弃糟糠之妻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作者把“高级知识分子”挂到 陈士美身上。指古骂今,斥责现实社会中一些忘恩负义的“高级知识分子”。 (三)诙谐幽默 今词古用有时是为了增添语言的幽默感。例如: (7)元春入宫后,进步很快,不久当了凤藻宫尚书,这级干部是可以享受探亲假的。元春呈 上假条的当天,皇上就准假四小时,并命旅游部操办。可时下利用名人做广告之风正盛,旅 游部哪肯错过如此良机?带着贵妃像蜻蜓似的到各景点点水。一时游客蜂拥,……票房收入大 增。 (沈默《幽默红楼》见《幽默大师》1997年第1期) (8)崇祯帝,公平地评判起来,实在是一位“汲汲”的“要誉”专家。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 祭》) (9)大凡要亡国的时候,皇帝无事,臣子谈谈女人,谈谈酒,像六朝的南朝,开国的时候, 这些人便做诏令、做敕,做宣言,做电报,——做所谓皇皇大文。 (鲁迅《帮忙文学与帮 闲文学》) 例(7)“进步”、“干部”、“探亲假”、“旅游部”、“广告”、“票房”等现代词语用 来叙述《红楼梦》人物元春探亲一事,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例(8)用现代通用的评判用语 “专家”来评判明代的崇祯帝,不仅诙谐幽默,还不乏嘲弄讽刺的意味。例(9)用“电报” 来形容“六朝的南朝”的君臣开国时候的“得意之作”。含有“像通电全国一样通告天下” 的意思,信手拈来,把这些君臣揶揄一通,很有风趣。 (四)构成“包袱” “今语为古所无的则断断乎不能用。用了只是成了文明戏或滑稽戏而已”。 郭沫若的这些话从侧面启示我们,要编“滑稽戏”,要令人捧腹,就不妨运用今词古用 的手法。相声常用以构成“包袱”。例如: (10)乙:斩他的时候诸葛亮可哭啦。 甲:挥泪斩马谡嘛,错用马谡失手街亭,丢一员大将,他得负一定责任哪。 乙:马谡也哭啦。 甲:马谡更得哭哇。 乙:认错儿啦? 甲:不,哭他那奖金没啦! (侯宝林《杂谈〈空城计〉》) 例(10)把现代很通行的“奖金”用在三国时代的马谡身上,构成“包袱”。 相声《捉放曹》里讲到县官陈宫抓到曹操进行审问时,曹不跪,说:“上跪天子,下跪父母, 岂肯跪你这小小的县令!”接下去是: 甲:“哈哈……嫌我的官儿小,看不起我,来人哪。” 乙:“有!” 甲:“把他枪毙!” 这里的“包袱”不也就靠今词“枪毙”的古用构成的吗? (倪宝元 浙江杭州体育场路杭大宿舍14-2-301 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