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索引S-X

S
桑德拉·莫凯 文学教材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1984.1(+胡怀年译)
杉村博文 纽带在哪里 1981.3
——— 试论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 1983.4
邵敬敏 拟声词初探 1981.4
——— 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分化和变换的若干问题 1982.3
——— 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 1985.2(+饶春红)
——— 吕叔湘语言风格初探 1987.3
——— “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 1989.1(+赵秀凤)
——— 评对外汉语新编教材《中国家常》 1991.4
——— 歧义分化方法探讨 1991.1
———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 1994.2
——— 道路与榜样——评《陆俭明自选集》 1995.1
——— 借鉴与创新——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1996.3(+任志萍) ——— 更上一层楼——评《汉语集稿》(二) 1998.3
邵佩珍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李培元、赵淑华、来思平、刘山)
申小龙 汉语动词的分类角度 1986.1
——— 论汉语句子的心理视点 1988.1
沈家煊 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1985.1
沈开木 “了2”的探索 1987.2
——— 话题、述题和已知信息、未知信息 1992.4
沈明德 短期外语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以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的外语培训为例 19 91.2
沈叙伦 浅谈禁忌词语和委婉词语 1986.2(+傅惟慈)
——— 试谈文化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 1995.1
沈 阳 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1996.1
———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动态类型 1997.2
盛 炎 程序教学简介 1981.3
——— 美国国务院制定的外语技能分级标准(译) 1982.2(+鲁健骥)
——— 《标准汉语》评介 1983.4(+张占一)
——— 赵元任先生对汉语教学的贡献 1987.3
——— 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与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1989.1
——— 心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兼评常宝儒的《汉语语言心理学》 1991.1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 1994.2
施宝义 汉语惯用语简说 1982.4(+姜林森、潘玉江)
施春宏 语义叠架原因论析 1998.2
施光亨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王力 1979.2
——— 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0.2
——— 关于基础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操练 1981.4
———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姜亮夫 1982.1
——— 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983.2
——— 现代汉语语音琐谈——声韵组合的命名、规范和频率 1986.3
——— 中高级汉语教学呼唤“航标” 1990.4
——— 他的功业在书上也在人们心中——纪念朱德熙先生逝世一周年 1993.3
施建基 扩展·排他·强调——说补语 1991.4(+王邱丕君)
——— 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 1992.4(+王邱丕君)
施茂枝 述宾复合词的语法特点 1999.1
施正宇 现代形声字形符意义的分析 1994.4
施种谋 华人社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调查 1994.1
石定果 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7.1
———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 1998.1(+万业馨)
石定栩 香港语文教学与标准汉语 1998.3
石 锋 中美学生汉语塞音时值对比分析 1986.4(+廖荣容)
——— 北京话韵律特征的多角度研究——读《语音探索集稿》 1991.2
——— 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 1992.3(+李泉)
石佩雯 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 1980.2
——— 语调和语义 1981.3
——— 谈如何增强口语教学的真实感 1983.1
石毓智 说“喳儿”和“茬儿” 1991.1
史存直 从对外汉语教学观点看所谓汉语的“连锁复句” 1985.1
——— 从汉语语序看分布理论 1982.1
史金生 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 1998.4(+胡晓萍)
史荣光 “对顶”修辞方法刍议 1985.4
史世庆 关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 1985.2(+吴勇毅)
史锡尧 鲁迅对副词的选用 1984.1
——— 《骆驼祥子》多样化的句式及其表达效果 1987.1
———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1990.4
——— 事物单位词的由来及使用 1992.2
史有为 包装义动词及其有关句型 1986.4
——— 相对形式的产生、发展与接受 1988.2
——— 语音学习机制和语音教学原则 1989.2
——— 中国气派·北京气派·青年气派 1991.2
——— “没完”和“不停” 1995.3
——— 会话教学的要素及其相关实践 1997.3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 会纪要 1992.4
水野义道 汉语“更”和日语“もつと” 1984.1(+章纪孝)
宋绍周 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 1982.1(+刘镰力、张淑梅、陈灼)
———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 1994.1(+刘镰力、李明)
宋希仲 词组的结构与语法教学 1982.3(+杨石泉)
宋孝才 不定量词“点儿”与“些”比较 1982.3
宋王珂 古汉语“孰”“与”组成的选择比较问句——兼论一些译法 1980.3
——— “进行”的语法作用 1982.1
——— 古汉语“有”的代词用法 1983.1
——— 现代汉语动词表示长时间的几种形式 1986.1
宋 炎 北京土语的全貌展示——评介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 1990.3
宋玉柱 说“起来”及与之有关的一种句式 1980.1
——— 定心谓语存在句 1982.3
——— 与“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1984.1
苏启祯 认字辨词与阅读理解能力 1992.4(+谢世涯)
苏张之炳 中国语言教材编纂工作上的需要 1980.4
———— 汉语教学在美国推行之近况及其它 1981.2
孙德金 北京话部分儿化韵读音调查 1991.4
——— 现代汉语名词做状语的考察 1995.4
——— 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考察 1997.3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纪要 1997.1
——— 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中语言知识课的定位问题 1999.1
孙德坤 错误分析、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译) 1990.1、 1990.2
——— 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 1993.2
孙 晖 规范和发展对外汉语学历教育的三点构思 1998.4(+张筱平)
孙慧双 高年级法语翻译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983.3
——— 对外汉语翻译教学的理论指导与具体实践 1990.3
孙钧政 老舍语言学习笔记 1979.1
——— 老舍文学语言理论阐述 1988.1
——— 思维习惯的嬗变——寻找第二语言习得机制时的思考 1988.4
——— 吕叔湘的第二语言教学原理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1989.4
——— 语言指纹与作家风格 1990.1
——— 度·隔·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思考 1991.2
孙良明 汉语句法分析问题——兼述句结构成分分析法 1983.3
——— 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兼谈否定介词结构的合理性 1990.1
——— 再论按结构层次关系分析,取消单复句划分 1994.2
孙秋秋 短训班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程序”教学设想 1988.3
孙瑞珍 文选课的词语教学 1980.2(+李玉敬)
——— 试谈高年级文选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980.4(+李玉敬)
———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1983.2(+吴叔平)
——— 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与思考 1995.2
孙 云 试论鲁迅小说的比喻 1984.3(+王桂华)
T
谭景春 “动+结果宾语”及其相关句式 1997.1
谭敬训 看了学生的“虽然”句以后 1984.2
———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程相文、刘希明、王碧 霞)谭学纯 一个类义熟语群的综合分析 1986.4(+朱玲)
陶 炼 “C不C”结构的造句功能 1988.4
——— 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原理(译) 1991.3(+Past M.Lightbown)
陶宗侃 外国留学生二年级文选课测试之一二 1984.3
滕吉海 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 1984.4(+文斌)
滕 藤 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90.4
辶帝永顺 称呼语及其使用 1985.2
——— 浅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合称问题 1986.2
田惠刚 谈双语—多语现象 1994.1
田懋勤 关于“无标点文字”和它的修辞作用 1989.1
田士琪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梅立崇、韩红、刘新丽、周翠 琳) 田万湘 虚词释例选登:给 1979.1
——— 虚词研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982.4
佟慧君 近义词辨析选登:重复、反复 1980.3
——— 浅谈对斯瓦希利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 1982.1(+周换琴)
——— 如何辨析同素反序词 1982.2
———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王颖、温洁)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1986.2(+阎德早)
屠 蓓 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 1994.4
——— 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续) 1995.1
W
外 英 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谈教材设计 1981.2
万惠洲 汉英后加法构词比较 1979.1
——— 汉英构词法的比较与教学 1985.2
万艺玲 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1997.3
——— 三部词书的动词释义粗析 1998.1
万业馨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 1998.1
万志敏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温洁、王颖、佟慧君)
——— 集合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997.4(+彭志平)
汪 宏 谈谈英汉习语对译过程中的适度性 1993.1
汪仁寿 复指词组与复指成分 1984.2
汪树福 “从新”与“重新” 1987.2
汪宗虎 法语翻译中的选词问题 1981.1
——— 词语教学中的病句分析和批改 1985.3
王艾录 语义谓语 1988.3
王本华 探索·研究·深化——张志公与《汉语辞章学论集》 1996.4
王碧霞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程相文、刘希明、谭敬 训)
———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李宁、种国胜、 徐叶青)
王德春 论语体 1980.1
王德佩 我们怎样处理“把”字(节译) 1981.3(+弗朗西斯)
——— 谈句型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 1987.2
——— 苏联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1983.1(+刘道尊)
——— 基础汉语精读课教学方法略述 1989.3
王桂华 试论鲁迅小说的比喻 1984.3(+孙云)
王国璋 “许多”“不少”“多少”词义、语法特点的分析和比较 1980.1
——— 动词带宾语语法特点两例 1984.2
王海芬 古代汉语的比较问句 1981.2
王海〖SX(B-*7〗〖HT7”,5〗芬〖〗〖HT7”,5〗木〖SX)〗 汉语新词结构方式试析 1990.4
王宏宇 “仅…,就…”格式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1996.3
王华明 有关速读的几个问题 1988.4
王化鹏 谈谈四字语的修辞作用 1993.4
王 还 汉语结果补语的一些特点 1979.2
——— 再说说“在” 1980.3
——— 建国以来汉语词汇的变化及其原因 1982.3
——— “ALL”与都 1983.4
——— 汉语的状语与“得”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 1984.4
——— 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 1986.1
——— 再谈谈“都” 1988.2
——— 读《略析一类表“省”或“费”的句子》一文所想到的 1988.4 ——— “只有…才…”和“只要…就…” 1989.3
———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 “差(一)点儿”和“差不多” 1990.1
——— 漫谈汉语一些副词 1992.1
王积德 文言中的“之谓”和“谓之” 1988.1
王及耳 美国汉语研究的意图及目标 1980.4
王继志 外国进修生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79.1(+徐缦华)
王建慈 “算”的语义和语法特点 1988.2
王建华 《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 1988.2
王建勤 关于学生阅读理解失误的调查报告 1987.2(+李珠)
——— 介词“对于”的话语功能 1992.1
——— 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关关系 1994.4
王金柱 汉语称数法教学一得——兼谈汉英称数法比较 1988.2
王 静 外语快速阅读教学在非语言专业高校中的重要性(译) 1983.2
——— 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 1996.2
王靖宇 文学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1980.4
王魁京 对外国人用汉语表达时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究 1992.2
王 力 论古代汉语教学 1980.4
———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984.3
——— 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全体会上的讲话 1985.4
王 宁 训诂学与汉语双音词的结构和意义 1997.4
王培光 西方语法教学的新趋向 1996.3
王启龙 带宾形容词的统计分析 1995.2
王清源 会诵法和对话教学 1991.4
——— 关于报考硕士生的中文考试 1994.1
王邱丕君 扩展·排他·强调——说补语 1991.4(+施建基)
———— 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 1992.4(+施建基)
王 珊 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感知结构分析 1997.1
王绍新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唐兰 1981.1
———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陈梦家 1982.4
——— 谈专名泛化 1985.3
——— 谈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语义构成 1987.3
——— 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 1989.2
——— 超单句偏误引发的几点思考 1996.4
——— 深切怀念周祖谟老师 1996.1
王世生 中级汉语课的口头成段表达训练 1997.2
王书贵 数词紧缩语 1983.4
王顺洪 日本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989.4
——— 近十几年来日本的汉语教科书 1991.3
王维成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 1988.1
王惟贤 复句和关联词句 1983.1
王文虎 教材编写的一种蓝图——关于以巴蜀文化为内容的中高级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原 则和方法 1995.4
王武军 日本把日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980.1
王希杰 论修辞学的对象 1988.4
——— 论潜量词的显量词化 1990.1
——— 语法研究中的静态和动态 1993.3
——— 论显句和潜句 1996.1
——— 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 1998.1
王小莘 “时间”与“时候” 1998.2(+张舸)
王晓钧 从留学生的语病看汉语助动词的特点和用法 1983.1
——— EFL与CFL 1985.3
王晓澎 高级阶段汉语教学散论 1991.2(+倪明亮)
王秀清 报刊课的教学设想与安排 1996.2(+侯敏)
王秀云 初级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1990.2
王学作 汉字图表教学法浅谈 1980.1
——— 析字教学法 1980.4
——— 漫谈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运用 1988.2(+刘士勤)
王砚农 从带“了”的病句谈起 1979.1
——— 汉语数词的习惯用法和感情色彩 1982.4
王 钅英 试论“通感生义”——从“闻”字说起 1997.4
王 颖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温洁、佟慧君)
王玉鼎 模糊语言琐谈 1988.1
王韫佳 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 1995.3
——— 阳平的协同发音与外国人学习阳平 1997.4
王振昆 词义的义素分析 1983.3(+曹静)
王振礼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 1984.4
王志芳 试谈《荷花淀》的语言特色 1985.2
王志武 关于轻声的一些问题 1981.2
王钟华 汉法疑问句对比 1984.4
——— 汉语的“什么”和法语的“que” 1986.1
韦 会 简析《ALD》第三版所做的修改 1984.3
韦 钰 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为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举行的招待会上的祝酒词 1993 .4
卫志强 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1983.3
——— 汉语中的似矛盾句 1996.3(+黄月圆、何元健)
温 洁 在变调方面的一个小问题(译) 1981.4(+京诺拉)
———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王颖、佟慧君)
——— 《标准汉语》教材设计的交际性原则和单元教学法 1990.3
温晓虹 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比较 1992.3
文 斌 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 1984.4(+滕吉海)
文 炼 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 1990.4
翁仲福 外向型汉外词典的编纂 1992.3
乌坤明 修辞、逻辑与重音 1985.1
吴欢章 对外国进修生进行中国文学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0.4
吴继光 动词性“比”字句的分化及其他 1990.1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1997.3
吴建玲 对百名华裔学生语言文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6.4
吴洁敏 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 1984.2
——— “来”和“以来” 1988.1
吴竞存 谈谈语义在层次切分中的作用 1981.4(+侯学超)
吴士文 从科学和学科体系上看修辞语法的分合 1985.3
——— 一门新的学科在中国兴起——喜读刘焕辉《言语交际学》 1987.2
吴世雄 评《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1996.1
———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对汉字教学的启迪 1998.4
吴叔平 《文选》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1981.3
———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1983.2(+孙瑞珍)
——— 小小说进课堂的启示——谈中、高级阶段汉语教材的编写 1988.2
吴为章 关于句子的功能分类 1994.1
吴晓露 阅读技能训练——对外汉语泛读教材的一种模式 1991.1
——— 论语言文化教材中的文化体现问题 1993.4
吴学先 试论多指性动词 1987.2
吴雅慧 数词有限制的数量结构 1994.4
吴延枚 关于复杂谓语的几个问题 1988.2
吴英成 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 1988.3
——— 学生华文作文的偏误与其学习策略关系的初探性研究 1990.2
吴勇毅 关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 1985.2(+史世庆)
吴振邦 语气词的妙用 1984.2
吴振国 前项隐含的“又”字句 1990.2
伍铁平 评高名凯语言论中的“位”“素”理论 1979.2
——— 二十世纪国外历史比较语言学进展简介 1983.1
———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 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 1986.2
——— 就比较级和系统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给王还教授的一封信 1987.1
——— 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 1989.1
——— 三点希望——祝《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 1989.3
——— 三论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1991.3
——— 表示“明天”和“昨天”的词的类型学研究 1993.4
武柏索 浅释“一…一…”结构 1984.4
——— 欧洲第一个汉语研究中心——古老而年轻的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1988.4
武树元 俄语和汉语中多项描写性状语的表达方式 1987.3
X
奚博先 试谈“A的A,B的B”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 1984.1
西木真光正 语境与语言教学 1990.4
项开喜 “一M比一MA”格式试探 1993.2
相原茂 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有”型 1992.3
肖奚强 “N1+V得+N2+VP”句式歧义分析 1990.3(+张亚军)
肖秀妹 “动+来+名”和“动+名+来”两种句式的比较 1992.1
肖增智 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心理原则(译) 1983.3(+陈清)
——— 关于强化教学法的几个问题 1988.2
肖正芳 从香港新外来概念语词到词库建设 1992.4(+李薇)
解惠全 指代性副词“相”的用法 1984.3
谢 谋 日本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概况 1994.4
谢米纳斯 汉语词汇学教学初探 1998.1
谢文庆 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类型 1982.2
———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特点 1985.2
———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关系 1987.2
谢晓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语法体系概述 1981.3
谢小庆 关于HSK(初中等)长度适当性的研究 1999.1(+李航)
谢世涯 认字辨词与阅读理解能力 1992.4(+苏启祯)
邢福义 “要不是p就q”句式及其修辞作用 1984.1
——— 现代汉语的“即使”实言句 1985.4
——— 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 1987.4
——— 词类判别四要点 1989.3
——— 现代汉语数量词系统中的“半”和“双” 1993.4
——— 《汉语层次分析录》序 1997.2
邢公畹 怎样学好汉语 1981.2
——— 说汉语的连锁复句——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 1984.3
——— 就汉语的“连锁复句”问题答史存直先生 1985.1
——— 论同义词的研究——《同义词语的研究》序 1991.2
——— 我的语言学研究工作和博士生培养上的困难 1994.3
——— 对外汉语[][]两音位的教学及[]音史问题——评李思敬《汉语“儿 ”[]音史研究》 1995.3
邢 欣 动词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1995.2
熊文华 汉英名词对译 1979.2
——— 汉英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 1980.2(+朱文俊)
——— 汉英被动句式的比较 1983.4
——— 伦敦现代语言学院的中文专业 1984.3
——— 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1986.1
——— 汉语和英语单复数表达手段的比较 1988.2
——— 翻译中的歧义问题 1989.4
——— 汉语和英语中的借词 1996.2
徐 超 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 1998.2
徐 峰 现代汉语置放动词配价研究 1998.3
徐复岭 也说“似的” 1982.3
徐家桢 “热”和“暖和”“冷”和“凉快”——教学笔记之一 1985.1
——— 语义学上的一次小探索 1987.3
徐建华 单音形容词定语的合指析指与语序问题 1999.2(+刘富华)
徐静茜 说“来、去” 1983.1
徐赳赳 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分析 1996.1
徐 娟 语言学国际会议消息 1998.3
徐烈炯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1998.1(+刘丹青)
徐鲁民 试析“洋腔洋调”问题 1981.3(+张朋朋)
徐缦华 外国进修生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79.1(+王继志)
——— 成年人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问题 1980.4
——— 外国人短期汉语教学浅谈 1981.2
徐世荣 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线 1979.1
——— 双音词的音量分析 1982.2
——— 一字多音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多音字汇览》序 1988.3
——— 汉语口语中叹词的熔合现象 1989.2
——— 北京话人称代词鼻韵尾的来历 1993.3
徐 枢 回顾与展望——试谈80和90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1991.4
——— 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 1992.1(+饶长溶)
徐思益 喜读《语境研究论文集》 1993.3
徐通锵 语言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1989.2
——— 语义句法刍议——语言的结构基础和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1991.3
徐燕青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1996.2
徐 扬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1982.4
徐叶青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王碧霞、李宁、 种国胜)
徐志民 关于词的感情色彩的几个问题 1980.3
——— 评《实用汉语课本》 1984.3
徐宗才 惯用语例释选登 1984.1(+应俊玲)
许才德 浅谈科技生英语短训班的句型教学 1979.2(+方立)
——— 浅谈科技英语语体 1981.1(+方立)
许德楠 “一”的变调规律同语法作用的关系 1979.1
——— 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1980.3(+董浩)
——— 说单音词与语素在构形上的同一性 1981.4
——— 虚词研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982.4(+田万湘) ——— 双宾同指与双宾异指 1988.2
许嘉璐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许勤秋 英语强化教学听力训练的几个问题 1988.2
许维翰 谈“非…不…” 1981.4
薛凤生 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 1987.1
薛 红 连动式和递系式重合 1988.1(+叶研)
——— 一万和更大的数字——怎样教授汉语大数字(译) 1990.2(+米凯乐)
荀春生 对日本留学生的翻译课教学 1979.2
——— 日中汉字的异同及简化问题(译述) 1987.1(+芝田稔)
 

返回首行

本站浏览次数:

最近更新时间:1999年06月17日 18:58:16

欢迎您多提意见和建议,请发E-MAIL到:webmaster@zgyw.freeservers.com

中国语文杂志社版权所有。复制或转载其中的内容请与编辑部站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