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2000年主要内容


中国语文2000年主要内容(总第274-279期):

English Version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本站日志
语 言 所
主编致辞

语言学书桥
语言学会
坐而论道

实用资料
语言学报
语文要讯

答疑解惑
中国语文
投稿事项

繁体中文版
编 辑 部
留 言 簿

English Version
项目研究
邮件列表

第一期(总第274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1期(总第274期)

本刊编辑部 迎接新世纪 (2)

张谊生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 (3)

提要 本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汉语副词的虚化轨迹和形成诱因,探讨了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副词的性质与分类、兼类与范围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关键词 副词 虚化 虚化机制 虚化轨迹 形成诱因

邢福义 "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 (16)

提要 程度副词"最"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一般以为,凡是称之为"最"的事物只能有一个,而且理所当然地总是位居第一。事实并非如此。"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涵量,对于所涵容的事物来说,不仅可以是单个体的,还可以是多个体的。本文首先从不同侧面对"最"义级层做综合性的考察,然后分别描述"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数量标示式、多个体并列标示式和多个体隐性总括式。文章末尾,讲几点总的认识。

李宇明 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 (27)

提要 拷贝型量词是通过复制名词而形成的个体量词,拷贝方式有"全拷贝"和"半拷贝"两种。拷贝型量词主要分布在藏缅语族的一些语言中,在先秦汉语和侗台语族的一些语言中也留有遗迹。量词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语法化过程,拷贝型量词是最原始的个体量词,是量词语法化的第一步。拷贝型量词被通用的个体量词代替,是量词语法化过程的完成,标志着名量词发展的成熟。文章最后对汉藏语系名量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构拟。
关键词 汉藏语系 量词 拷贝型 构拟

吴东英 许谦文 方言变异还是语体变异?--内地与香港娱乐新闻语篇范畴的差异分析 (35)

提要 本文对比分析了内地与香港在新闻语篇范畴的特点和差异,发现前者具汇集型和旁述型功能范畴的语言特征,后者具松散型和参与型功能范畴的语言特点。另外,在解释两地的语言变异根源过程中,笔者重新评价了社会语言学中已经约定俗成的两个概念--方言变异与语体变异,指出方言变异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不是方言变异,而是语体变异;方言变异嵌入并形成于语体变异之中。
关键词 方言变异 语体变异 对比语言学 语篇分析 内地与香港

张政飚 西部语言资源重要性例议 (42)

李泰洙 《老乞大》四种版本从句句尾助词研究 (47)

提要 本文利用《老乞大》不同时代的四种版本,对其中的从句句尾助词进行了动态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种助词的根本功能是表示语气停顿,假设语气也是通过停顿来表达的。文中首次利用了在韩国发现的古本《老乞大》,在资料上突破了以往主要依据《谚解》本的局限。通过对比研究,勾勒了元、明、清三代这类助词的词汇兴替面貌,除了"呵、时、么、呢"之外,又发现了与"的话"相当的语气助词"的",这为进一步考察"的话"的来源和正确认识现代汉语中一些尚未解释的句中助词"的"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视点。文中所归纳的元明本与清代本在句型上的变化,说明了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时所受到的影响。本文还具体解释了"时"的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 从句句尾助词 "呵"、"时"、"么"、"呢"、"的" 停顿语气词 假设语气词 语法化

杨荣祥 近代汉语中类同副词"亦"的衰落与"也"的兴起 (57)

提要 本文在调查了唐代至明代数种有代表性的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副词"亦"、"也"表示类同的几种主要类型,并通过对比,探讨"也"兴"亦"衰的原因,描述"也"兴"亦"衰的过程。本文认为,大约元代开始,在口语中基本上就只用"也"而不用"亦"了;发生这种历史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也"更能适应新的汉语语法系统。
关键词 类同副词 "亦" "也" 类型 兴衰

孙良明 "郑伯"之"伯"非伯爵 (65)

谢质彬 "不听"作"不允许"解的始见年代及书证 (67)

--语文辞书编纂--

谭景春 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 (69)

提要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词义和结构义。词义是词本身具有的意义,结构义是结构本身表示的意义,是因词和词组合而产生的。结构义可分为可类推的和不可类推的两种,不可类推的结构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词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现有词典对结构义的两种处理方式:用结构释结构义、用组成成分释结构
义。然后探讨在词典释义中如何处理结构义,认为处理结构义至少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是否能够类推、是否已转化为词义以及词典的类型。
关键词 词义 结构 结构义 类推

--问题讨论--

地藏堂贞二 从语言的角度看《儒林外史》的作者问题 (79)

提要 论证《儒林外史》的前32回为吴敬梓亲笔,而后23回则为他人所作之说(遇笑容,《中国语文》1996年第5期)不能成立;从几个虚词的用法(包括吴语成分在内)及其分布情况,探讨《儒林外史》的语法特点及原作者以外人物加笔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分布 吴语 加笔

--书评--

毛远明 《汉语大词典》书证中的几个问题 (85)

提要 本文指出了《汉语大词典》书证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1)书证与释义不合,(2)标点疏误,(3)书名、篇名、作者错误,(4)误以注文为正文,(5)误以甲注为乙注,(6)摘取不恰当,删节不明举,(7)书证文字衍、脱、讹,(8)书证迟后。本文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和汉语语文辞书编撰时参考。
关键词 辞书 《汉语大词典》 书证

--补白--

张文国 《马氏文通读本》的一处标点失误 (64)

周建设 汉语研究的四大走势 (96)

《中国语文》编辑部举行编委会成立会暨迎接新世纪座谈会(91)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桂林举行(56)
第三届中国辞书奖颁奖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辞书学会年会在南京召开(41)
第二届全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15)
简讯五则(41)(68)(84)
喻世长先生逝世(34)
来稿注意事项(92)

返回首行
第二期(总第275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2期(总第275期)

袁毓林 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99)

提要 本文通过对否定的辖域、焦点和预设等概念的讨论,说明否定在表层结构上是一种线性的语法范畴,否定有独立的辖域和焦点,否定词的位置有特定的语序效用。还从自然语言逻辑的非单调性的角度,证明否定句的预设事实上是不可取消的,因而否定句的外部否定的释义是不存在的。因此,否定句并没有辖域歧义,也没有语义模糊。
关键词 否定 焦点 预设 歧义 辖域 非单调性逻辑

杨月蓉 "但是"与"却"的相容性和相斥性--兼论转折句的语义关系(109)

提要 转折句的后续小句或部分常使用"但是"或"却"表示转折,但二者在语法特点、语用色彩和所表示的语义关系等方面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所以二者既相容又相斥。从表意上说,"却"具有标志、突出转折焦点的作用,可以表示五种不同的转折意义;而"但是"不仅表示语义的转折,也表示语气的转折,使用范围大于"却"。
关键词 但是 却 转折 意义转折 语气转折

杨亦鸣 试论"也"字句的歧义(114)

张志毅 张庆云 柏拉图以来词义说的新审视(126)

提要 本文总结了自柏拉图以来的2000多年词义学说史,站在学说史的高度,用当代的语言哲学和语言语义学的有关词义的新视角,审视评论了指称说、用法说、关系说、因果说、概念说、反映说、四角说、五因素说等10种学说,提出了自己的七因素新说和新界定。
关键词 柏拉图 词义学说 新审视 指称说 七因素说 新界定

李小梅 单音节形容词叠音后缀读55调辨(137)

陈海伦 方言间韵母系统相似度测度研究(139)

提要 本文提出了系统相似度测度的基本方法和公式。讨论了关于语音相似度量化单位问题,认为由相对的非连续性的一对语音特征相区别的语音,以及相邻的标准元音,在语言中都具有形成对立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将它们区别开来的一对语音特征,可以作为判断语音相似度的一个基本计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求两语音共有特征量与特征总量的比值测度两语音相似度的方法;通过求对应因子相似度的均值测度韵母相似度的方法;构成要素不同的韵母之间,阴、阳入、声韵之间相似度的测度方法,以及韵母系统相似度的测度方法。并提供了依据这些方法,通过电脑计算出来的20种主要汉语方言的韵母系统相似程度值。
关键词 方言 韵母系统 相似度

陈泽平 方言词汇的同源分化(146)

提要 本文以福州方言为材料,分析方言词汇中与"四声别义"类似的一字两音各义现象,指出这是词汇孳乳蕃衍而未得到汉字系统的追认。文章还认为,把西洋的"屈折派生"引入汉语史不符合汉语实际,同源词语音形式的分化是方言混杂的结果。
关键词 福州话 同源词 音随义转 方言混杂

邢向东 说"我咱"和"你咱"(151)

骆增秀 北京方言亲属称谓中的特殊现象--"爹、娘儿"与"叔、姑"(153)

汪维辉 《世说新语》词语考辨(154)

提要 本文考辨了《世说新语》中的六个词语,结论是:"弥日"可当"连日,累日"讲;"绵*#"指"病势沉重,气力微弱",而非"属纩";"服膺"有"服事"义;"风领毛骨"是"风度容貌"义;"扇(shān)障面"是动宾结构,"障面"是一种扇子;"款杂"意为"亲昵芜杂"。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词语考释 中古汉语

董志翘 唐五代文献词语考释五则(159)

郭鹏飞 《尔雅》"拼、抨,使也;拼、抨,从也"考辨(164)

裴银汉 也谈明代的上声连读变调现象(167)

张 儒 也说疑问句尾"为"(168)

王 柯 同形反义之"下"字(171)

--语文辞书编纂--

苏新春 当代汉语变化与词义历时属性的释义原则
--析《现代汉语词典》二、三版中的"旧词语"(174)

提要 《现代汉语词典》"二版"在释义中对944个词语作有"旧"时代的定性说明。文章分析了"旧词语"的分布特点和产生原因,并与相隔多年后的修订版"三版"进行对比,观察到当代汉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及"二版"在判定"旧词语"时存在的泛化问题。提出了对词义历时属性进行正确释义的三条原则:充分认识语文词典的稳定性,谨慎对待词义的时代色彩变化;客观、历史地看待词义的时代色彩变化,尽量避免从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角度来诠词释义;慎用时代定性的词语,多用直接诠释词义内涵的说明方法。
关键词 当代汉语 《现代汉语词典》 旧词语 释义

--问题讨论--

张宝胜 也谈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
--与萧国政先生商榷(182)

提要 笔者受萧国政《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一文的启发,对他提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讨论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把其简化为"A点"的非结果性。第二部分着重分析"A点"的语义取值和说话人语境心理的关系,发现"A点"附加语义取值是个复杂的语言心理问题:说话人语境心理为"获益"时,"A点"附加语义是"尽量"。说话人语境心理为"避损"时,若小损避之较易,"A点"附加语义是"稍微";若大损避之较难,则"A点"附加语义是"尽量"。
关键词 句法属性 形容词+点 语义取值

马国强 关于"语法"一词出现的年代(188)

甲骨文发现百周年纪念国际会议在法国举行(138)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145)

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大举行(152)

香港举办语文测试与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163)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在港通过专家审定(173)

简讯三则(125)(136)(152)

返回首行
第三期(总第276期)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3期(总第276期)

郭锡良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195)

提要 从殷商到秦的一千多年里,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数量增加很大,产生了一些新的小类。突出的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成了完整的系统,表示天然单位的名词也已产生,并日益丰富;增加了大量意义比较抽象的单音形容词,新产生了大量双音形容词。然而,从语法方面来看,更重要的是三类词的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复杂化和结合关系的变化发展,形成了多功能交错的局面,带来了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现象的发展。
关键词 语法 单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句法功能 词类活用 兼类

陈克炯 先秦“负面心理动词”的述谓功能析微(205)

提要 本文就先秦负面心理动词作谓语的功能形态进行了综合考察。文中揭示了负面心理动词带宾语所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提出了负面心理动词带状语或补语的显著功能特点及其在语气和句式方面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负面心理动词 述谓功能 功能形态

俞理明 《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212)

富金壁 读史札记两则(215)

程章灿 六朝碑别字新考
——读《六朝别字记新编》札记四则(218)

符淮青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221)

提要 建国以来同义词研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理论说明、具体辨析方面仍不尽完善。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同义词内容可作细致分析,同义是词位义相同;2.在组合中分析同义词的重要性;3.在语言研究中因目的需要不同而有三种类型的同义词研究。
关键词 同义词 词位义 应用中的词语 词汇系统

王灿龙 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研究(228)

提要 本文通过对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的考察,揭示了人称代词句内照应与超句照应的若干照应规律,并对此作了较为充分的解释。文章最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制约人称代词篇章分布的因素。
关键词 人称代词 照应 先行语 解释 制约

王 伟 情态动词“能”在交际过程中的义项呈现(238)

提要 情态动词“能”有多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义项,但母语者在交际过程中并不因此发生义项呈现上的困难或错误。对35万字左右的语料中“能”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发现其义项在“肯定—否定—疑问”用法平面上表现出高度规律性的频率分布。通过构拟“能”诸义项的统一抽象意念,建立语义网络,并结合上述规律性特征尝试提出一个解释上述现象的可能模式。
关键词 “能” 义项呈现 频率分布 语义网络

戴昭铭 历史音变和吴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来历(247)

提要 本文以天台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为线索,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回顾和比较的方法,考察了吴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来历。认为吴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中的“_拉 /伲”类词缀来源于“两”,“笃”类词缀来源于“等”。至于这些词缀类型所包括的人称代词的众多歧异形式,则是各种语流音变发展成历史音变的结果。
关键词 音变 来源 “拉 /伲”类词缀 “笃”类词缀

刘祥柏 汉语方言体貌助词研究与定量分析(257)

提要 本文以江淮官话六安丁集话为例说明汉语方言体貌助词研究中的定量描写和分析的意义。利用语料库和常用谓词库,全面、定量地考察体貌助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从体貌助词在不同谓词的语义特征、短语的结构类型和一些句法槽里面的分布情况确定其功能和意义。
关键词 江淮官话 体貌助词 语料库 定量分析 语义特征

沙 平 福州方言词“掏”的语法、语义功能(267)
倪宝元 今词古用(273)

 —语文辞书编纂—

苏培成 规范型辞书与规范标准(276)

 —问题讨论—

周一民 “金、银”也可以是名词(281)
王魁伟 “《红楼梦》前已有语气词‘吗’”献疑(284)
贾采珠 说“抠搜”(285)
王 森 “抢”的释义有待完善(227)

 —补 白—

苏 杰 从“按揭”说到“揭”与“借”(256)
宋文辉 正定话的介词“着”(2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50周年纪念刊、纪念文集稿约(266)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成立(211)
第二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开始(288)
《语言研究》改版(288)
著名语言学家宋采夫教授逝世(280)
英文提要(286)

返回首行
第四期(总第27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50周年纪念刊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4期(总第277期)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291)

提要 本文从评价配价系统的三个基本标准出发,以两个句式为例,说明目前动词配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种"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处理办法,即确立句式意义和句式配价,同时用"理想认知模型"来描写动词的词义。
关键词 句式 配价 认知

文 炼 胡 附 词类划分中的几个问题(298)

提要 传统语法要求每个词归入特定的类,每一类词与结构有特定的联系,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我们不能兼顾上述两个方面,于是寻求更多的次类和附类,但是也遇到不少问题,如果把词类的划分扩大到与句法有关的语义和语用方面,问题可能解决得更好一些。
关键词 词类 对当关系 次类 附类 语法特征 语义解释

陆镜光 句子成分的后置与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303)

提要 本文从会话结构的角度考察倒装句的现象。经研究发现,句子成分的后置和话轮交替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句子成分的后置在会话中可作为延续话轮的一种手段,有助于话轮交替机制的畅顺运作。作者从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中提取了250个倒装句,把它们逐一放到它们本来出现的话轮串中考察,发现在话轮交替点附近出现的倒装句,占总数的78%,显示了语序和会话结构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倒装句、语序、会话分析、话轮交替机制、粤方言、语料库

贝罗贝 吴福祥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311)

提要 (一)从西周到东汉,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项的频率变化、功能发展以及词汇兴替,二是系统结构的变化。(二)上古后期,随着旧有的疑问代词在实际语言中的逐渐消失,疑问代词系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简化。(三)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产生主要有文字假借、功能扩展以及词汇化等三个途径。
关键词 疑问代词 语法演变 上古汉语

游顺钊 "聋""盲"同源(327)

提要 根据动物学的推测和古文字的迹象,传说中的龙的原形可能属于爬虫类的次类中蛇的一种,有听觉不灵的生理特征。因而,"龙"作为"聋"字的结构成分,既是它的音符,也是广义的意符(暗示它充当意符的导因)。借助各家音韵和语义的考证成果,本文着重探索"聋"、"蒙"和"盲"三个词间的词族关系。引起我作这个联想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这三个词都有"模糊不清"的含义。它们以"蒙"字的原始核心语义为出发点,衍出分别表达视觉和听觉缺陷的两个词,而这两种缺陷是某些次爬虫类共有的生理特征。其二是,这三个词的声母m-、l-间具有特殊联系。在上古汉语里,这三个词很可能同属于带有复声母ml-词头的一个根词。那就是说,它们是从该词根的复声母词头分裂出来而衍变成的叠韵词或准叠韵词。我把它们的共同根词拟作mlVng,其中的V代表未定值的母音。
关键词 同源 语义衍生 复声母

单周尧 《汉语大字典》古文字释义辨证(333)

陈保亚 汉台内核关系词相对有阶分析(338)

提要 傣语和汉语接触产生了傣汉语和汉傣语。傣汉语和汉语对话,汉傣语和傣语对话,深刻的接触通常不改变这种对话状态,这是在接触过程中确定语言历时同一性的条件。处于对话状态的语言之间,越是核心的关系词比例越高,这是通过关系词有阶分布确定语源关系的前提。目前有阶分析的难点是怎样确定最早时间层面的关系词。本文把关系词限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讨论了100词集(内核词)和35词集中汉台关系词的相对有阶分布,认为现有的汉台内核关系词仍然不是汉台同源的证据。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同源 有阶分布 对话状态

郭小武 "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349)

提要 本文通过对强语气条件下"了、呢、的"开口度相应增大现象的考察、分析,指出它们具有强式的a套发音--la、na 、da;其他多数的语气助词,以及叹词、象声词等,也都拥有a、e两套基本对立的发音类型,以与强弱二分语气相适应。本文提出形成合音成分的四个条件及两个标志,证明"啦=了+啊"、"哪(呐)=呢+啊"等被广泛采用的"合音说"并不成立,应代之以强语气条件下的"了、呢""变韵说"。本文还给出了a、e两套发音词的举要列表,并就表文涉及到的"语言"界说、辞书编纂等问题谈了看法。
关键词 语言 口语 语气 语气助词 叹词 象声词

冯志伟 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363)

提要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语言规划的性质和范围,把语言规划明确地划分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两大部分,又进一步把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分为两个部分:1)决定某种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2)决定某种文字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把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分为三个部分:1)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2)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制定,3)科学技术术语的标准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语言规划理论体系。
关键词 语言规划 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 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

本刊特约评论员 纪念语言研究所成立五十年(378)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开始征集论文(362)
庆祝王维贤、倪宝元教授教学科研50周年活动在杭州举行(337)
中国语言学史研讨会在京召开(337)

返回首行
第五期(总第27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50周年纪念刊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5期(总第278期)

江蓝生 稳步迈进第二个50年——贺语言研究所50年所庆(387)

戴庆厦 傅爱兰 藏缅语的是非疑问句(390)

提 要 本文在描写、对比15种藏缅语及方言的基础上,总结藏缅语是非疑问句5种形式的特点,并探索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 藏缅语 是非疑问句 共现

陈新雄 曾运乾之古音学(399)

提 要 曾运乾与黄侃同时,二人古音学说大致相同,其立说之理论及研究之方法,皆极为相近。声母方面皆言古声十九纽;韵部方面,黄氏有古韵三十部之说,曾氏则云古韵三十摄。古韵部皆为三十,然细别有异,今撰此文,庶几学者知二人之差异。
关键词 曾运乾 黄侃 古声十九纽 古韵三十摄 古韵三十部

周有光 关于比较文字学的研究(407)

平山久雄 北京话一种儿化变调的成因(410)

提 要 本文试图拟测徐世荣(1960)所描写的北京话口语里“过道儿”guòdǎor一类的儿化特殊变调的成因。 发生这一类变调的双音词前字的声调为阴平、阳平或去声,即仅限于非上声。 本文由此推测, 这种儿化变调当是非上声音节之后音高较低的轻声音节和当时还自成音节的儿尾曾经融合成一个上声音节的结果。 北京话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儿化变调或许也是由于轻声音节和儿尾融合而成的, 只是为其所处的语法环境所影响, 融合的结果是阴平而已。
关键词 北京口语 变调 儿化 轻声 形容词重叠

秋谷裕幸 吴语处衢方言里的东冬二韵——兼论处衢方言固有音韵层次的年代(415)

提 要 吴语处衢方言中仍保存着东一冬韵的区分。从通摄各韵的分合情况和两种别的音韵现象来看,能区分东一韵与冬韵的音韵层次反映出刘宋时期之前的音韵状态。
关键词 吴语 处衢方言 东冬韵 音韵史

刘淑学 大河北方言中的[uau]韵母(418)

邢福义 说“V一V”(420)

提 要 本文重点讨论“V一V”同“VV”的差异。文章分五个部分展开:1.对“VV”的观察;2. 从句法格局看“V一V”和“VV”;3.从表意关系看“V一V”和“VV”;4.“ V一V”的未然和已然;5.语值因素。本文认为:VV在时量上表示动作的短摆,在分量上表示动作的轻化,在说话口气上表示动作的随意。“V一V”和“VV”是同义形式,二者从时量和分量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细微差异,除了在句法格局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反映出某些倾向性,主要表现为在说话口气上有不同的语用价值:“VV”是自由式,“V一V”是郑重式。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嵌入“一” 语用价值

陶红印 张伯江 无定式把字句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地位问题 及其理论意义(433)

提 要 本文探讨无定式把字句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变化。各类无定把字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受限的格式,数量上远远少于近代汉语;“把个+不及物动词”在近代汉语晚期为常见格式,其功用是描写外在事物导致人物的心理情绪变化,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存在;“把一个+及物动词”格式的比率在现代汉语中较高,不过语义和语用特征不完全等同于近代汉语,主要用于表示通指意义,其次用于引进偶现新信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1) 无定式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应该重新审视;2)句法研究必须借助于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关键词 无定式把字句 双向语法化 通指 偶现信息 语体与语法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447)

提 要 汉语的形容词是个有争议的词类,是否具有词类地位,语法学家的观点并非一致。笼统地说,Schachter(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典型的形—动语言,而马建忠(1898)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汉语形容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特征的揭示来为汉语形容词作词类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语言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典型特征的探讨也将有利于认清形容词的本质属性,建立与汉语事实相吻合的词类系统。
关键词 典型特征 量性 连续性 恒定性 定语 韵律特征

方 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459)

提 要 传统上,连词一般被视为表达小句或者句子之间的时间关系或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的手段。本文指出,这种基于书面语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只反映了连词的部分功能。当我们把眼界扩大到实际口语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现象是难以用这种真值语义表达的视角概括的。通过对实际会话的分析,本文将连词的功能区分作两类,真值语义表达和非真值语义表达,并着重讨论非真值语义表达的话语功能以及认知基础。全文分三部分:1)连词的语义弱化; 2)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3)弱化连词的不对称分布及其认知基础。通过对口语对话中连词用法的分析,本文提出, 认知上的象似性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语序方面(如戴浩一1985所述),而且投射到汉语的话语的组织手段方面。
关键词 非真值语义表达 话语标记 不对称分布 象似性

《王力古汉语字典》编写组 《王力古汉语字典》及其特色(471)

语言研究所庆祝建所50周年(475)
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第8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476)
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 21世纪汉语语法及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414)
汉语主题与焦点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举行(419)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隆重召开(419)
高元白先生逝世(432)

返回首行
第六期(总第27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50周年纪念刊
中国语文  目 录  2000年第6期(总第279期)

丁邦新 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检讨(483)

提 要 本文对国内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讨论作了一个检讨,对"语言接触无界有阶说"、"深层对应说"及"语言影响论"等提出不同的意见,归结到李方桂先生五十年前发表的文章,并加上几点作者的申论。
关键词 汉藏语 同源词 语言接触

许嘉璐 现状和设想--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研究(490)

余霭芹 粤语方言的历史研究--读《麦仕治广州俗话〈书经〉解义》(497)

胡明扬 单项对比分析法--制定一种虚词语义分析法的尝试(508)

陆俭明 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516)

提 要 本文预测并扼要说明了21世纪的时代特点,据此提出并论述了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急需抓的三个研究领域:适应中文信息处理需要的汉语应用研究,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汉语应用研究,适应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应用研究,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教学的发展和我国国力的增长。文章还就上述三个研究领域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时代特点 现代汉语应用研究 中文信息处理 语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王洪君 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525)

提 要 汉语普通话韵律词和韵律短语的区别在于,韵律词是只能顺向连调的稳定单音步或凝固复二步,而韵律短语则可能逆向连调,是多音步或可选多音步。韵律短语又分为类词短语和自由短语。类词短语"左重",内部停延总是小于外部停延;自由短语则"等重"或"右重",内部停延可大于外部停延。把语段放到各种更大组合中考察是区分它们的关键。通常所说语法层次与节律层次不合,其实只限于自由短语。据此,我们初步提出了一种析句策略。
关键词 韵律词 韵律短语 音步 停延

平田昌司 清代鸿胪寺正音考(537)

提 要 根据清初的制度,担任朝仪唱赞的“鸿胪寺序班”选用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生员。而到乾隆十七年,以山东等三省“土语难变”,清朝把序班的籍贯限定在直隶,从此以后直隶音成为朝廷唯一公认的权威性语音。但明清时期的江南人不大重视“北音”,把“南音”视为自己的标准官话。利玛窦等传教士重视南京话,可能受到了南方这种正音观念的影响。清代直隶音在宫廷里享有权威性语音的地位,但它还没有成为整个汉人的共同语音。
关键词 鸿胪寺 清代 语音规范 北京话 官话

袁 宾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时代与方言基础(545)

提 要 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的成书时代与方言基础。方法是选取被字句作为考察对象,对不同时代、不同方言文献里的被字句进行调查统计,将其结构类型的历时演变和方言差异量化为可资比较的若干数值,然后用《取经诗话》内被字句的相应数值与之对照,以此推测该书写定于元代前后(约十三、十四世纪),其方言基础是北方话。
关键词 成书时代 方言基础 被字句 定量分析

曹广顺 遇笑容 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555)

提 要 中古译经中已经出现了用"取"字构成的处置式,其中狭义处置式有"取+O+V+之"、"取+V+之"、"取+O+V"三种格式,后两种是由第一种省略宾语而来的,而"取+O+V"的出现可能与译经者母语的影响有关。中古译经中由"将"字构成的处置式还很少使用。
关键词 中古译经 处置式 "取" 语言接触

姚振武 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与引申问题(564)

提 要 本文从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以及社会对这种兼容性的选择和认可这两方面,解释从指称式引申出陈述式的内在原因,并把这种解释扩大到名词活用(或转化)为动词问题上。
关键词 指称 陈述 兼容性 引申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州举行(571)
中国修辞学会举行20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广州举行(571)
香港城市大学举办语言接触国际圆桌学术会议(571)
法国学者来京作词汇-语法系列报告(572)
第二次联谊语法漫谈会在京举行(572)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在南京举行(572)
第五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穗召开(573)
第三届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573)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2000年度评奖工作结束(536)
北京市语言学会召开新一届理事会(554)
《语言教学与研究》将由季刊改为双月刊(524)

返回首行


本站浏览次数:

最近更新时间:2000年11月03日 13:21:55

欢迎您多提意见和建议,请发E-MAIL到:zgywbjb@linguistics.cass.net.cn

中国语文杂志社版权所有。复制或转载其中的内容请与编辑部站主联系。